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三好一满意” 应对夏季就医潮

“三好一满意” 应对夏季就医潮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08-04来源:健康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炎炎夏日,高温难耐,中暑、热伤风、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增加,家长们领着放假的孩子,配眼镜、看牙……本报派出四路记者,分赴北京儿童医院、海淀医院、急救中心、同仁医院,跟随医生出诊,体验了夏季就医潮中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

“等起身走路时,腿常常都不太听话”

7月26日7时40分,距离开始挂号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挂号大厅里的队伍还有50多米长。一位带着孩子来复诊的妈妈说,“这算少的了,刚放假时,排队的人要多得多。”

10时,神经内科专家肖静的诊室门口围满了手拿片子、说着各地方言的家长,旁边长凳上坐满了等待就诊的各地小患者,有看抽动症的、有看癫痫的、有看重症肌无力的,更多的是还弄不清楚孩子到底得了啥病的。

面对新就诊的小患者,肖静常常要花费二三十分钟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第一次发病时间、坐站走是否正常、是否患过特别的病、家族病史,到孩子考试成绩、性格特点等,肖静不停地问着、写着、解释着。她说,“神经科疾病病因常涉及多个方面,只有问得详细些,才能让诊断结果更准确。”其间,她还不时弯弯孩子的胳膊,揉揉他们的肚子,跟他们聊聊天,在缓解孩子紧张情绪的同时,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小编推荐:中国假期最少恐影响国民身体

从8时到12时50分,肖静一共看了30位病人。5个小时里,她没有离开过座位,也没有喝一口水。一个小时前,同事送来的盒饭还摆在诊室的窗台上。肖静说,“昨天看了38个人,看完已经一点半,下午还有门诊,没时间吃饭。今天还好,同事帮我买了饭送过来。”说着,她起身简单伸了伸腿,“一上午不动,等起身走路时,腿常常都不太听话。”

可即使如此,面对大老远来看病又没挂上号的孩子和家长,肖静还是会忍不住多加个号,这意味着她下班的时间又要后移。她说不光自己,就连科里返聘的70多岁的老专家也常常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

其实,忙碌的不仅仅是医生,辅助检查科室的技师和护士们一样不轻松。

储慧是该院眼科的一名年轻技师,也是一位5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当记者走进眼科验光室时,她正在帮忙维持秩序。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她的两位同事正在给孩子检查视力,屋子中央则簇拥着10来个试戴眼镜的小患者,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格外热闹。

每年暑假,医院的眼科都会异常忙碌,今年也不例外,日就诊量一度逼近900人次,是平日的2倍多。因此,本应9月才上班的储慧,狠狠心给孩子断了奶,提前2个月走上了工作岗位。“昨天(7月25日)人更多,看完上午的病人都12点40了,下午1点又得上班,就匆匆忙忙吃了个泡面当午饭。”额头已经沁出一层薄汗的储慧笑着说。对于储慧和她的同事而言,暑假期间,不能按时吃饭和下班的日子,他们早已习惯了。

位于医院二楼的内科一直是该院的“热门”科室。暑假期间,门诊病人最多时达到一天3000余人次,占全院日门诊量的近1/3。

7月26日9时,二层大厅里坐满了等待叫号的患儿和家属,哭闹声、喊叫声混成一片。分诊台也被孩子的家长围得严严实实,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半个小时里,记者根本无法与分诊台内的两名护士搭上话。总是在内科各处充当“救兵”的吕护士长告诉记者,每年新来的护士在工作两周后都会因疱疹病毒感染大病一场。“一方面可能是人太多,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则是工作负荷太重,免疫力下降所致。”一位年轻护士说,“一天忙下来,常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

据了解,暑假以来,该院日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近2000人次,最高达到8500多人次。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及时得到诊治,医院在提前挂号、提前开诊的同时,招募志愿者提供导医服务、增加医生门诊次数、延长出诊时间、动员退休老专家协助出诊、实行预约挂号和复诊预约等。8月,该院还将预约挂号实名制审核前移,减少取号这一环节,使能更快些看上病。

“黄昏门诊”不限号

7月26日,经过连续多日雨天之后,北京市迎来了日照强烈的一天。16时左右,高温还一直在这个城市盘桓,逛街的人们比往日少很多,就连平日里人头攒动的银行大厅,也少了排队的拥挤与热闹。

然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却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繁忙,不断有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走进门诊大厅,也有一些看完病的患者从门口走出去。

据记者了解,进入7月以来,该院的日门急诊量持续攀升,甚至有几天持续超过1万人次,其中,眼科的日均门急诊量达到4500余人次,同比增长14%。暑期,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放假与休闲,然而,对该院的眼科医护人员而言,暑期则意味着加班加点。

“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家长趁着暑假带他们前来就诊,这已经形成了多年的固定模式。”该院的工作人员表示。为此,该院每年一到7月1日便开设眼科“黄昏门诊”,门诊时间从下午4时持续到晚上9时前后。

“下班的时间不固定,要看完最后一名患者为止。”该院眼肌科主任医师王昆明在送走小患者燕燕及其父母后,在接待下一位患者前稍微喘了口气。

之前,她刚用裂隙灯检查完燕燕的眼球前半部晶体及虹膜。在裂隙灯前,4个半月大的燕燕显然很不习惯照到眼睛上的那一束明亮的光,脸部肌肉扭动使得眼睛一只大、一只小,然而晶体却反射出如钻石般的光芒。

检查完后,王昆明又熟练地为燕燕戴上一副粉红边框的眼睛。燕燕不哭也不闹,随后只是好奇地张望了一下周围。“小燕燕两个月大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接受了白内障摘除手术。这副眼镜将作为她的角膜陪伴她到3岁左右,然后,再接受人工晶体植入。对燕燕这样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来说,越早治疗越能保护视力发育。”辅助王昆明工作的住院医生杨承勋说。

坐回诊疗桌开处方时,王昆明还拿出一个眼球模型逗燕燕玩了一会儿,观察燕燕的视觉敏感度。面对眼前天真可爱的孩子,王昆明脸上满是笑容。然而她并不能陪燕燕玩太久,在她的背后,早已站着几位做完前期检查的学生患者。还有更多等待就诊的患者焦急地挤在诊室门口。

杨成勋说,开设暑期“黄昏门诊”能比较有效地应对暑期眼科就医高峰,也方便了患者能及时看上病,减少额外的食宿成本。“‘黄昏门诊’对挂号总量不设限制,很多外地患者上午赶到北京,当天下午就能挂上号、看上病。今天,单是王昆明的号就挂了60多个。”然而,医护人员也累得快说不出话来。

据了解,作为应对暑期就诊高峰的一项制度措施,北京同仁医院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坚持开设“黄昏门诊”,持续时间从7月1日到8月31日。另外,该院还采取多种措施方便患者预约挂号,比如今年就紧急购置了5台自助取号机摆放在门诊大厅显著位置,预约成功患者可以直接到诊区签到就诊;将挂号、收费窗口提前到每天6时30分开放;增加下午专家出诊比例,使上、下午门诊人数比例基本达到10.82。

本文导航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三好一满意 夏季就医 医院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