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患者心理
“医托”行骗方式多样
“医托行骗的方式很多,但他们都是利用了患者急于看好病、治好病的心理,以及生病后警惕性降低,便假装热心来行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向伟介绍,“医托”行骗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一、假扮成患者,向前来看病的人套问病情,如果患者说得了A病,那么他们也得了A病,于是同病相怜,互相交流治病的经历和经验,借机推销另外的医院;二、谎称患者前往的医院门诊挂号满了,挂不了号了,然后推荐患者到另外的医院看病;三、套近乎,假编自己看病的成功故事,骗取患者的信任;四、低价促销,说另外一家医院价格便宜,医疗水平又高……
“有很多患者上当。”省妇幼保健院总务科科长杨小兰告诉记者,去年,省妇幼保健院接到多起患者、本院医护人员关于“医托”的投诉,患者听信“医托”谎言后,被骗到一些私人小诊所、黑诊所看病,不仅损失钱财,病情还不能得到准确诊断,以致延误病情。
相关法律缺乏
打“医托”就像打苍蝇
“我们在医院到处张贴‘警惕医托’的海报,而且医院保安一看到‘医托’就进行驱赶。但是,头天赶走,他们第二天又来了,就像到医院上班一样。”对此,杨小兰深感无奈。
省妇幼保健院的困惑,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也有。省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长覃颖鲜告诉记者,打击“医托”就像打苍蝇,打走了又飞回来。
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肖瀚说:“在医院内活动的‘医托’,我们还可以派保安驱赶,在医院外活动的‘医托’,医院根本束手无策。”肖瀚向记者诉苦,“医托”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打击‘医托’面临法律空白的尴尬。”省卫生厅法规处处长曹江告诉记者,国家对打击“医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医托”这现象,省卫生厅只能采取行政手段,即一旦查明某家医院雇佣“医托”,就对其不良行为倒扣分。
“吊销执照的情况非常少,因为没有法律规定,即使作出吊销执照的行政决定,被处罚医院申请复议,又不得不发回执照,恢复营业。”曹江说,目前,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加强宣传,公布“医托”行骗手段和方法,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不要轻易上当。曹江还提醒患者,千万不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息事宁人。在医院看病时遇到形迹可疑的“热心人”要多个心眼,即使被“医托”行骗,也要及时向医院反映,或者报警,也可拨打12320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追回遭受的损失。
- 2. 抓住患者心理 “医托”行骗方式多样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