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主要的几种类型:(一)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这种癌前期不典型增生病变可持续多年,然后演变成为原位癌,再侵袭支气管壁其他组织。在此阶段虽然痰液中可以查到癌细胞,但尚未呈现临床症状。鳞癌的病程较长,较晚发生转移,且通常首先经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道转移。手术切除率较高,对放射及化学疗法的敏感度不及未分化癌。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大,呈多边形,胞浆较多,核染色深。分化程度较高者癌细胞呈复层排列,可见到细胞间桥和角化珠;分化程度中等者细胞大,呈多边形,但无角化球和细胞间桥;分化程度低者则癌细胞呈小圆形或梭形,排列无层次。(二)未分化小细胞癌:细胞形态类似燕麦穗粒,因而又称为燕麦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约占20%。发病年龄较轻,小细胞癌分化程度低,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道转移和侵入血管经血道广泛转移到身体远处器官组织,因此在各类肺癌中,小细胞癌的预后最差。小细胞癌对放射治疗及/或抗癌药物治疗敏感度高。小细胞癌的细胞形态与小淋巴细胞相似,大小比较一致,密集成片,常有坏死灶。细胞核大,染色深,一端较尖,形似麦粒,核仁小而多个,胞浆很少,胞浆内可有嗜银神经分泌颗粒,能产生五羟色胺、促肾上腺素等多肽类激素。临床上可呈现副癌综合征。从而认为小细胞癌可能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中的嗜银细胞。(三)腺癌:腺癌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粘膜分泌粘液的上皮细胞,因此大多数腺癌位于肺的周围部分,呈球形肿块,靠近胸膜。女性病人较为多见,发病年龄亦较小。在各类肺癌中约占20%。腺癌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生长较缓慢,但有的病例较早即发生血道转移,较常在呈现脑转移症状后才发现肺部原发癌肿。分化程度较好的腺癌主要由腺体结构组成,具有腺腔或分泌粘膜,有时呈乳头状结构。分化程度低的腺癌可无腺腔结构,癌细胞集聚,呈片状或索状。腺癌细胞一般较大,胞浆丰富,含有分泌颗粒或粘液泡,胞核较大,癌细胞表面可见到丰富的微绒毛。腺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度差。(四)细支气管肺泡癌:它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较低。在各类肺癌中约占3%,女性较多见。癌肿常位于肺野周围部分,分化程度好,生长缓慢,此型肺癌与肺部炎症引致的疤痕病变可能有密切关系,细支气管肺泡癌起源于末梢细支气管和肺泡的上皮组织。电镜检查显示具有腺癌细胞特征且胞浆内有嗜锇性板层小体,因此认为癌细胞起源于Ⅱ型肺泡细胞。细支气管肺泡癌大多呈孤立或多个圆形结节,常累及胸膜,少数病例呈弥漫性浸润,遍及一个肺段、肺叶或双侧肺,形似肺炎或粟粒性结核。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常分泌粘液,一般呈单层排列,不侵犯肺泡间隔,因而肺泡结构仍保持完整。细支气管肺泡癌很少经淋巴或血道转移,但常侵累胸膜,产生胸水,或经气道广泛播散,引致呼吸功能衰竭。(五)未分化大细胞癌:此型肺癌不多见,约半数起源于较大支气管,癌肿体积较大。镜检癌细胞大,大小不一致,呈多边形、圆形或梭形。胞浆丰富,胞核大,常见分裂相,不具有腺癌或鳞癌细胞的特征。癌细胞排列不规则,呈片状或条索状。恶性度高,经淋巴道或血道转移发生较早,有时在发现脑转移后才被发现预后差。(六)支气管腺瘤:支气管腺瘤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粘液腺及腺管上皮细胞的一组原发性肺、支气管肿瘤。发病率较低,仅占2%左右。这一组肿瘤生长缓慢,肉眼观察边界清楚,但常侵蚀邻近组织,可发生远处转移。切除不彻底易局部复发,因此应列为低度恶性肿瘤。支气管腺瘤常发生于较大支气管,肿瘤血管丰富,发病年龄小,多见于女性。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咯血和肿瘤阻塞支气管管腔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部感染。非小细胞癌包括腺癌、磷癌、腺鳞癌和粘液腺癌四种细胞类型,其中以前三种最为常见。通常通过纤支镜取材活检即可确定。至于在什么地方治疗,可根据经济状况选择,美国的西医治疗设施和技术相对较国内好,但国内可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根据你提供的这些资料分析,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目前治愈是不大可能,治疗目的应该是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可与家人协商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