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定生了,也还是有各种担忧,比如老大和老二之间差多大合适?究竟是三年抱俩好,还是说等大宝大一点再说?
这些都是生二胎需要考虑的非常实际的问题,所以我综合了国外关于出生秩序的理论研究,把研究里揭示的不同二胎年龄间隔可能出现的各种利弊,整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还在犹豫的大家一些启发。
两个孩子相差一岁
◇对父母的好处
·妈妈患先兆子痫的风险较低。
·利于夫妻同心带孩子。
·老二可接茬用老大物品。
两个孩子的情况相差不多,爸妈们照顾起来会更轻松一些。而且同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很有挑战,也更容易吸引爸爸参与进来,更有利于夫妻同心。
妈妈生完老二休产假时,老大也处在学走路和学说话的关键期,可以有更多机会陪伴老大。
◇对孩子的好处
·老大不太会拒绝弟弟/妹妹。
·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玩。
对老大来说,他还没有太强的个人界限感和物权意识,也没有长时间被父母单独关注,所以不太会拒绝弟弟/妹妹(如果是女孩,年龄间隔相近的好处比男孩要大)。
两个孩子可以一起玩,看一样的电视节目、玩一样的玩具。发生分歧的时候,他们也更愿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他们太想继续和对方一起玩了。
◇对父母的弊端
·妈妈的身体健康会有一定压力
·产后抑郁可能性更高
·不利于哺乳,也不利于恢复身材
·家里承担的经济压力增大,尤其是教育支出会在短期内花费大量金钱
对妈妈来说,两个孩子只差一岁,身体上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比如缺铁、贫血,腹壁破裂、胎盘早剥的几率也更高,分娩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比等待两年再怀孕的女性高3.4倍。而如果第一次分娩是剖宫产,第二次尝试顺产会面临更大的子宫破裂风险。
因为两个孩子年龄差小,老二出生的时候,老大很有可能还不能自主入睡或者睡整觉。对爸爸妈妈来说,照顾孩子是一项大挑战,会有无休止的母乳喂养、哄睡、换尿布、洗衣服……
妈妈还可能会同时给两个孩子哺乳,有可能导致母乳过量,老二吃奶的时候会觉得母乳流速过大,也有可能母乳的味道在怀孕期间有变化,导致老大不再愿意喝奶。
两个孩子年幼的时候,爸妈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出门旅游,因为要带孩子们参加各种课程和活动。
等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家庭需要在短时间里花费大量的金钱。不过在许多一线城市里,也许经济压力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了。
◇对孩子的弊端
·产生关系问题的风险更高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老二更容易早产和体重不足,发生婴儿猝死症(SIDS)的几率也更大,患自闭症的可能性比老大更高(是老大三倍)。这是因为妈妈相隔太近的第二次怀孕过程中,更有可能缺乏叶酸和铁等营养素,也更有可能压力过大。
由于爸爸妈妈精力有限,两个孩子可能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关注,所以可能会让彼此间的竞争更激烈。尤其是对老二来说,如果总是觉得没有哥哥/姐姐做得好,会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觉得一直活在哥哥/姐姐的影子里。
对于老大来说,因为弟弟/妹妹到来得太早,在心理上容易有高度自我批评的倾向,甚至在长大之后,也还会常常在事情出错时感到过度的内疚和自责。
两个孩子相差两岁
◇对父母的好处
·更利于妈妈身体恢复
·夫妻更有信心照顾两个孩子
两年的生产间隔,使妈妈的子宫血流量恢复到原有水平,老二早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如果妈妈年龄超过35岁,2年的时间间隔能最好地帮助减少孩子早产或出生体重过低的风险。
而此时爸爸妈妈们都还记得如何照顾新生儿,所以照顾起两个孩子也会更有信心。
◇对孩子的好处
·老二早产或出生体重较低的风险降低
·可以提高老大的数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两个孩子在一起能够玩得很好
有证据表明,2岁的年龄差距可以提高老大的数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并且这个时候的老大更加成熟,能够适当地等待,有时候甚至会主动放弃“小孩子”的身份,认为自己长大了。
◇对父母的弊端
这些就是今天想要跟大家聊的问题了,深深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如果的确想要二胎,我们也可以放开心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安排。
√如果妈妈身体条件允许,例如头胎是顺产,产后情绪平稳,精力也充沛,可以选择短间隔模式。
√如果妈妈经历了剖腹产,或者年龄比较大,建议等待时间长一些,等身体完全恢复了,照顾老大也完全驾轻就熟,再考虑生二胎。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又有家人支持,可以选择短间隔模式,速战速决把俩娃带大。
√如果人手不足或者经济条件不那么宽裕,长间隔模式更加平顺一些。毕竟,我们生二胎是为了一家人能够更幸福地生活,暂时条件不充分就不需要勉强,等到时机合适再迎接二宝。
√如果老大性格平和,特别是女孩的话,间隔2-3年能够让两个孩子更加亲密。
√如果老大本身性格强势,特别是男孩的话,要么选择间隔特别短(1年),趁他还没有进入T2顶峰之前生老二,要么索性多等几年,帮助老大顺利接受弟弟/妹妹。
结语:当然,以上都是理想状态下的选择,不管选哪种模式,只要一家人和和乐乐就好;再说了,孩子可是不受控制的天使,也许你左计划右盘算,宝宝已经不期而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