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不懂中国微博的情绪 骂人or被骂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雷克今年32岁,德国人,慕尼黑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2005年,曾作为交换生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2007年,在他26岁生日那天,他从北京徒步走到新疆,用了350天,行程4646公里,写下了《徒步中国》。

雷克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微博上,这和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有关。去年春节期间,他发现在微博上就韩寒的问题很多人吵得不可开交,挺和倒分成两派。他感觉很奇怪: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重要?他想探讨背后所隐藏的微博情绪和社会问题,现在论文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下个月将答辩。

雷克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有一天,他在微博上这样“抱怨”:“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雷克的遭遇许多国人也在微博上经历过。网络的虚拟性,让很多人恣意妄为,仿佛失去了约束,剩下的就只有随心所欲的谩骂,而谩骂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想骂就骂,或者纯粹是为了骂而骂,将微博视作一个骂人的好地方。可以随意骂人、恶语伤人的微博环境最匮乏的,正是多元文化和理性思维。多元文化需要容忍各种观点的存在,只有相互争鸣,相互论证,才能辩论出新的观点和视角,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理性思维则需要一种客观的态度和原则,能够明辨是非。

在微博上,往往会针对一个事件出现两派而非多派。两派的观点往往是非此即彼,往往是支持和反对并存。雷克列举的例子很中肯,在关于韩寒作品的真伪讨论上,挺韩和倒韩两派的讨论已然超越了事件本身,这起事件原本是关于作品的真伪,不会涉及人品等系列问题,而两派相争的焦点却转移到了人本身。这种远离事件讨论人的现象就是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微博上,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仿佛你做出任何的结论和观点都是有问题的,都要做好被骂的准备。

在微博上还存在一种令人不快的现实:观点被别人举报并被删除,自己也去举报别人的观点,将原本可以讨论的机会剥夺掉。这种不能容忍别人的观点,“唯我独尊”的架势是一种语言暴力。在这样的混乱与暴力中,外国人雷克陷入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境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