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来到环球科学杂志社,对环球科学、家庭医药心理援助队的60多名志愿者进行培训。
高桥教授的经历让志愿者颇感意外:他自己也曾是地 震的受害者。1995年1月17日清晨5:45,突如其来的日本阪神大地震让6500多人在睡梦中失去生命,30多万人流离失所,而受灾最严重的兵库县, 正是高桥教授的家乡。灾难发生后,他临危受命,担任“阪神大地震现场心理支援对策总指挥”,带领心理援助队为受伤同胞作心理辅导。在后来的日本新泻地震、 印尼海啸等大灾难中,他同样赶赴灾区,向灾民提供心理援助。十几年来,高桥教授在一次次救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灾后心理援助经验。
如何才能让他们感到安全?高桥教授指出,心理援助者的鼓励和帮助非常重要,要让他 们觉得“地震不会再次发生”。周围人的理解也有助于缓解灾民的心理反应,志愿者要用言语暗示,“你的反应很正常,无论是谁遇到地震,都会产生你这样的反 应。”对于受伤儿童来说,朋友、父母、教师的陪伴是很关键的因素,因此,如果志愿者能与儿童建立起朋友关系,就有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状态。
${FDPageBreak}
他再三强调,目前还不适合采用绘画疗法对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儿童进行心理辅 导。因为目前距地震发生不到一个月,现在就让孩子绘画当时的情景,恐怖画面会在他们脑海里反复出现,导致二次心理创伤。实际上,在阪神大地震后不久,高桥 教授也采用过绘画疗法,却得到了相反效果。在绘画过程中,很多儿童突然大哭,情绪激动,他们对此束手无策。这并不是说绘画疗法不好,而是时机把握不当。正 确做法是,当孩子的生活安定后,再让他们回忆地震时场景,才有助于释放内心恐惧情绪——而这往往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他希望,在此次心理援助的过程中,中国 志愿者一定要吸取他们的教训。
高桥教授还指出,虽然引导灾民以适当的语言和行动发泄自己的压力也很重要,但 并不是说发泄出来,压力就消失了。在提供心理援助时,志愿者首先要创造容易发泄的环境,让灾民身心放松,一定不要勉强进行引导;当灾民说出心中的痛苦时, 志愿者应该对他们的不幸表示认同和接受。
最后,高桥教授告诫志愿者,由于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大灾难,看到灾民的身体创伤,听到他们描述的灾后情景时,可能会对自身心理产生影响。他建议志愿者不要太过劳累,要注意自我调节和放松,并经常鼓励自己,以避免产生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