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心理:秒杀 寻找竞争的成功感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价格比实体店便宜,点点鼠标货物就送到,省钱省时间的网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中老年人。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网购大潮中享受冲浪快乐的人们也逐渐发现,网购给他们带来的一些烦恼,似乎与初衷背道而驰。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一些网络特有的购物体验,反映了部分现代人的生活心态。

  秒杀

  寻找竞争的成功感

  “三秒、二秒、一秒!点击购买!确认付款!”看到页面上跳出来付款成功的画面,网友“小小的快线”长嘘了一口气,抑制不住心底的兴奋之情,“这家店的衣服卖得特别火,有时候一款衣服上架两百件,几秒钟不到就会被抢光,我真担心会秒不到呢!”

  “今天你秒了吗?”成为了不少网购客见面的开场白。

  当“秒杀”行为走红网络时,数不清的年轻人为了能够把自己心仪的宝贝收入囊中,他们守着家中的电脑,瞪圆了双眼使劲地刷新页面点击鼠标。抢到了宝贝的,心花怒放四处炫耀;抢不到的,在家中捶胸顿足。此时的淘宝网,俨然成了一个硝烟四起的战场。

  “为何秒杀如此受追捧?”有人认为,“1元”、“大特价”等标签已不再是吸引秒杀的全部。淘宝网上,一些点击量较高的秒杀店内,参加秒杀的物品并不便宜,却还是被哄抢一空。

  “大家所享受的,是千百个人哄抢一样东西时获得的乐趣。”被称为“秒杀高手”的郑建勤说,自己追求的是战胜了对手的快感。

  “每当成功地秒到一样限量单品时,会油然升起满足感与成就感,觉得自己最厉害,心里充满了自信,做起事情会特别带劲。”刚参加工作的郑建勤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并不是最拔尖,在单位里,也不算最优秀。

  “如果业绩不好,就要挨领导训,心情也跟着不好。”郑建勤觉得,秒杀成功能够消除晦涩的心情,成为了他自我调节的方式之一。“相对于买到的物品,秒杀活动本身更吸引我。要的就是那种刺激。”

  “秒杀”,原本是卖家为了吸引买家,推出的特价商品。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体验竞争带来的快感,它演变成现实竞争的网络延续品。

${FDPageBreak}

  拍而不买

  网络空间膨胀的占有欲

  打开网民王优的淘宝记录,“已买到的宝贝”一栏里,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她拍下了12件宝贝。但是她付款的只有6件。

  “那为什么拍了不去付款呢?”记者不解。

  “刚开始淘宝的时候,我拍下的东西,一定会付款买下。” 但是,五年网购下来,王优“不再老实本分”。凡是喜欢的商品,她总是先拍下了再说,然后才考虑到底要不要付钱买。

  没拍到的东西总是特别喜欢,但是真的拍到了,就有占为己有的感觉,购物的满足感已经实现,付款就犹豫了。就这样,一拖再拖,对商品的新鲜感也就降低了,很可能又看上别的商品了,那么就不去付款了。王优说,她身边也有很多“跑单狂人”。王优解释,网络交易规定,买家拍下货物,超过规定时间没有付款,系统就自动关闭交易了,对买家并没有损失。

  一位淘宝皇冠店铺的掌柜深受“逃单”之苦:很多卖家宣传物品是原单、外贸货,甚至数量有限,这对促进销售有好处,让不少顾客“心动不已”,被抢拍而去。但是,买家一但将“购买权”抓在手里后,至于买或不买,那就再说,反正有7天时间考虑。

  拍而不买影响了店家的生意,卖家必须等七天之后,确认对方没有付钱才能将货品重新上架。这对于卖家来说,其实是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凑运费

  舍本逐末的网络表现

  “明明只是想买一件衣服,结果为了参加‘满百元减运费’的活动,买回一堆戒指项链。家里堆着很多生活中用不着的物品,看着就心烦。”网购达人“消逝的城堡”感慨,在每次的网购中,看似自己赚了几块钱的运费,实则是亏了。

  “因为网购有一笔快递费,一些商家规定,满一定的额度就免费寄出,或者自己想着多买几件东西,可以把快递费平摊得低一些,不知不觉就买多了。”不少网友也如此表示。

  网购过程中,除了商品本身的优劣,运费已经成为了网民最为关注的环节。有人花半天时间与店铺掌柜磨洋工,为了就是减免五元至十几元不等的运费,那些愿意包邮的店铺也会成为网购者们的首选。

  为何五元到二十元之间的运费,让众多网友迷失方向,本末倒置?

  “很多人网购中目的性并不明确,特别是遇到价格便宜的物品,容易激发心里的购物瘾。”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张明峰认为,因小失大也是不少人处事方式的缺失。

  “网上有些商品价格特别便宜,比如彩色笔,买了一打不到十块钱,运费竟然要十块钱,直觉认为运费花得好冤,于是就开始在店里搜别的东西,结果最后结算的时候不知不觉竟然用了几百块,运费是赚回来了,我的钱包也瘪了”。

  然而,吃了几次亏的何璐,开始学会理智地对待“运费”,“其实一般的运费只要5到10元,比起自己打车到商场的路费便宜多了,付运费也值得。”

  在网上购物,小小的运费中也包含着大道理。

${FDPageBreak}

  货比数家

  海量信息稀释信任度

  都说网络节省时间,其实不然。

  购买前,反复对比各卖家的价格和信誉度;购买时,不断和卖家讨价还价。沉迷于网购的周丹算了算,每买一样物品自己至少要花上两小时。

  “买个东西最少要花半个多小时去搜索各个店家,既从信用上考虑,看买家的评价,也要综合看价格甚至包括快递的价格。”周丹说。别的先不提,就单说网购买卖双方不见面,信用便显得尤为重要。网上的信息量太大,自己的店铺比较工作极为耗时。

  在反复比较下,不少网民会跟朋友互相推荐一些信用度高的网店,网友“文刀”就是其中之一。“我和朋友互相推荐,一来二去,收藏夹里的店铺越来越多,每天把这些收藏品逛一遍就要花上1个小时。”

  除了海量的购物信息,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也牵扯了双方大量的时间。“有一次我花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跟卖家磨嘴皮,将一件连衣裙的价格谈低了40元。但是,刚下了订单转眼就发现了另一家更便宜的网店,开价就比我的成交价少了30元,当时的心情好像被泼了一盆凉水,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怎么不多逛几家。”网友“祝福”介绍,现在,他逛店的时间,比研究物品要花更长的时间。

  不停地比较、不停地探听搜索,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在网购中同样体现。

  小雪在淘宝网上做服装代购生意。她告诉记者,开网店原本是想可以省时省力,不曾想除了周日休息外,其他时间都要挂在网上跟买家交流。 她介绍,现在同质化竞争很激烈,若是掌柜不在,生意可能就流到别家去了。然而,和买家大部分的沟通时间都是在讨价还价。“有些买家很咄咄逼人,非让我打个很低的折扣不可。有时折腾了一早上,一直盯着屏幕,眼睛都看花了,最后生意还是没谈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