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童年是寻求的本能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青年给人的印象是一路冲锋,一往无前。怀旧应该是属于老年人的专利,至少也是人到中年才会偶然浮上心头的一种情怀。但是上网看看,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怀旧了。孩子们的定义既有80后也有90后,还有70后。
每逢周六日或节假日,我们不难发现,广州老城区里总有一些孩子,或者用卡片机或者用单反机,也有用手机者,寻寻觅觅,拍拍走走,留下对老城的记忆。我想孩子们不一定人人都是摄影发烧友,或者他们只是借摄影寄托情怀,守望童年。
倘若城市不是面目日新月异得连小孩都感到陌生和失落,这守望童年的情怀不会这么快到来。我想,守望童年不该是童年刚过十年八载的孩子们的事情。
大人何尝又不是都在内心渴望着童年的重归?今天在V博(中国电信的微博客)上又看到,著名80后作家林萧发的一条V博———《蜗居》台词:我的理想,我曾经的坚持,内心的原则,少年的立志,就被家庭,被工作,被房子,被现实生活磨砺得不剩些许……不知道他碰到什么事情,这话一定是说出了他的心声。
原来被拆掉的不单是老城老房子,还有童年无忧无虑的纯洁,童年五彩斑斓的理想,童年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活勇气,都给渐渐磨掉了。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本来童年与中年之间隔了一个少年一个青年。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似乎都被赶着从童年顶多是少年就直接进入中年了。“蜗居”的意思实际上是窝囊地活着。
如是,童年叫人如何不去怀想?
撇开人生的成败贫富不说,窝囊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存状态。只要步出学校进入社会,几乎人人都逃不出窝囊的五指山。背负太多,目标太远,现实太不如意而老鼠拉龟无从下口,凡此种种,构成窝囊人生。
也许守望童年是寻求从窝囊中解脱的本能,也许人生还真应有几分刻意。无论生活是如何的不如意,无论走过的路是如何的坎坷,永远有一双孩子的眼睛,对世界总是充满热情和好奇;永远有一颗孩子的心,对世界总爱天真地问为什么;永远有一份孩子率真的勇气,童言无忌说我所想……说到底,守望童年就是守望自己,守望自己的内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