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陪护师≠陪聊 庸俗化称呼或将阻碍新职业发展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虎年伊始,关于注册心理陪护师可能变身色情陪聊行业的新闻闹得轰轰烈烈。关于这个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听听他们对“陪护师”的看法。

  著名心理咨询师夏东豪告诉记者,社会上有人把“注册心理陪护师”这个新兴职业,直接称作“陪护”、“陪聊”,是由于“心理陪护师”这个名字容易对人们产生一定的误导。说到 “心理”便是需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聊天,加上“陪护师”,那自然而然就被人直接叫成了“陪聊”。这种对于新兴行业的好奇心和批判性心理,促使这样的称呼蔓延开来。

  其实“陪护师”这个工作是已经存在了的,在医院或者敬老院里,就有老年陪护师,主要照顾有需要的弱者人群,比如早上叫老人起床,陪同病人运动,或者晚上督促他们刷牙洗脸等。陪护师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作为护理基础,这样他们才可以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对别人有帮助。陪护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一大区别,就是作为心理咨询师,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治疗责任。如果一位心理状况需要帮助的患者找到心理咨询师,那咨询师们则有职责要把他们的问题解决。而“心理陪护师”则主要负责和人们聊天,面对面进行开导。所以在收费上和几百元一小时的心理咨询师相比,心理陪护师的价位要相对低很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