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心理障碍患儿十年翻20倍 多动症占据首位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健康不仅仅指身体,还包括心理健康。据儿童医院心理科临床统计,因心理障碍问题前来就诊的患儿比十年前翻了近20倍。心理科专家梅其霞教授提醒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1995年心理障碍患儿一年只有几十人,而如今增长到了数千人。儿童心理障碍发病率为10%-20%,其中行为、情绪问题占第一位,主要是多动症。每个月大概有近千名家长咨询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多动症发病率为3%-10%,易发年龄为6-14岁,男孩多于女孩。

    面对日益增长的心理障碍患儿,儿童医院心理科的梅其霞教授很是担忧。梅教授分析,导致儿童心理障碍患儿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如婚姻的离婚率增高,家长教养方式的不恰当。家长将过高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过分关心学习,过分严格要求孩子,保护、迁就、溺爱等,都易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其实每个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通过自我调节,对生活就不会有影响,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心理问题已经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就变成了心理障碍,就必须由专业医生医治。“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到心理科就是娃儿有精神病,其实心理科诊治的是心理障碍问题,一般的精神病患者都是到精神病专科。”

    杨家坪10岁男孩飞飞(化名),仅仅与同学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将铅笔芯插入同学脸庞,父母由此对同学赔偿了几千元医药费。进入小学以来,这样的事故层出不穷,经常把同学推倒,弄骨折。飞飞的父母不仅为此赔了两万多医疗费,还几乎天天被老师请家长。无奈之下,感到无地自容的母亲谢女士只好辞职在家教育儿子。

    谢女士将孩子带到儿童医院心理科求助。谢女士来到心理科诊室就大倒苦水,而一旁的儿子飞飞就若无其事地耍玩具,跑进跑出。从小时候开始,飞飞就表现出格外活泼,沙发、电视机,只要能去的地方,都逃不出飞飞的脚掌。读小学以后,上课时候,飞飞可以旁若无人地在教室随意进出。老师只好请他奶奶来陪读。到现在,读4年级的飞飞虽然不用陪读,但是常常干扰同学,只能坐特殊位置。

    不仅如此,每天做作业,飞飞必须由专人守候,原本一个小时的作业,飞飞要做到十一二点。由于脾气暴躁,飞飞常乱发脾气,乱摔东西。家里一般都放有几百支铅笔备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飞飞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几乎门门考试都不及格。经过检查,飞飞智商正常。但是,却患有多动症。

    根据梅教授分析,飞飞患有多动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母亲剖腹产造成的。“娃儿8个月的时候,他爸爸就喊干脆剖腹产,让宝宝早点出生。”没想到父亲的一时心急,造成娃儿患上多动症。梅教授指出,由于出生时没有经过系统挤压,部分剖腹产孩子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控制差、精细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等。

    多动症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调查发现,40%的多动症儿童的父母或同胞有多动症病史。疾病因素,如脑组织损伤,如妊娠期服药、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产伤等原因造成的脑缺氧、脑损伤。此外,还有重金属中毒及微量元素缺乏,如铅中毒,铁、锌缺乏可使儿童出现易怒、不安、活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等。

    由于多动症与多种因素有关,故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教育支持、社会技能训练和饮食辅助。建议家长最好采用自然的方式生孩子。多关心患儿,多理解,不要歧视、打骂患儿。当患儿取得进步时,要加以表扬。给孩子安排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过多的精力得以疏散。给孩子建立一个不会让他分散注意力的学习环境。使患儿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会后,家长与梅教授进行了热烈互动。“娃儿总爱摸头发。”“娃儿睡觉不能单独睡,总要奶奶在身边。”……,针对家长的问题,梅教授纷纷耐心解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