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龄成“要件”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大男孩,现年26岁,心理年龄35岁,重点大学毕业,大型国企工作,欲寻终身伴侣。”日前,记者采访发现,时尚的年轻人征婚中强调“心理年龄”,以证明自己成熟程度,出现在有的公益红娘会场和婚姻介绍所的信息里。
31岁的张女士在征婚广告中,写出心理年龄23岁左右,她告诉记者,岁数是“自测”出来的,目前网络上很流行这种游戏,受80后适婚者和90后学生的青睐。记者上网搜索“心理年龄测试”字样,查询到40多万条信息,打开链接页面多是在线答题游戏,根据得分有相应的心理年龄和分析,不少交友征婚论坛上也常见公布心理年龄的帖子。
采访中,有男性希望女方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最好稍小一点,这样可保持相处中心态年轻,给人安全感。年轻女性则认为,伴侣的心理年龄与自己相近或稍大些,婚后能更多的谦让和包容,还有些大龄青年或离异者,将心理年龄说小,想吸引年轻异性为伴,所以出现了自改心理年龄大小的现象。
对此,心理学教授高源介绍,这说明如今年轻人开始重视心理成熟问题,关注心理年龄反映出人们对婚姻择偶的观念在进步,伴侣的心理健康是婚姻和家庭和谐的保障,心理健康的一条衡量标准就是看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是否相符,差距过大表明不健康。其实,心理年龄代表一个人心理成熟程度,它的大小即心理成熟度与性格、阅历、知识层次和社会观有关,不能只凭数字判断对方是否成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