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并不遥远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幸福在哪里

    ★ 例一:

  张文翔站在18层教学楼的楼顶上,犹豫着要不要从这里跳下去。

  他曾以全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后来又凭着出色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某高校上大学。他所在的系是热门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不用自己找工作,提前一年就会被各大IT公司预订一空,像他这样的尖子生简直就是前途无量。然而,他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不能自拔。

  张文翔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高于常人的聪慧。父母决心将他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在他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文翔的妈妈几乎包办了儿子生活、学习的一切。小孩子都贪玩,文翔也不例外,每天放学后,妈妈就寸步不离地盯着他学习,带着他到处去上各种补习班。母亲的高压管制果然见效,文翔每次考试都得第一,还连跳了两级,提前考进初中。在“神童”光环笼罩下,妈妈对文翔的学习抓得更紧了,而他却时时渴望着摆脱所有的学习压力,彻底释放自己,但是他一直没有机会,直到顺利考上大学。

  一进入大学,张文翔就像一只挣脱了牢笼的小鸟,尽情地飞翔着。没有了妈妈的监督,他根本无心学习,很快就迷上了电脑游戏,且一发不可收拾。旷课,不交作业,对老师的劝告置之不理,这简直与刚进校时的优秀生判若两人。期末,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几门功课都不及格。在学校警告之下他勉强应付,但是一到电脑跟前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结果因补考不及格被学校勒令退学。父母得到消息赶来,妈妈对他的表现感到十分痛心,将他痛斥一顿,并决定留下来陪读。然而,文翔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听妈妈话的小孩了,母子之间常常发生激烈冲突。由于功课落得太多,很难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文翔决定休学,遭到妈妈的坚决反对。被愤怒与绝望冲昏了头的文翔,这才爬上学校最高的教学楼楼顶。回想自己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他从未体验过快乐与幸福。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未来又有什么希望呢?……

    ★ 例二:

  “石头”是魏民的小名。父母双双去世的那年,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可怜的人,没有亲人,没有生活来源,更别说上学了……在村里人的帮助下,他艰难地成长起来,并坚持完成了学业。2004年,他怀揣着好心人给他凑的1000块钱,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

  生活依旧艰难,但石头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无助的小孩子了,他懂得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挣钱,做家教、到快餐厅当服务生、送外卖、送牛奶……他用打工挣来的钱维持生活和交学费。四年来,从他手里送出去的牛奶超过几十万瓶,他却从来没有尝过牛奶的味道。

  尽管打工很辛苦,但他丝毫没有放松学习,每年都保持全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时,他用自己辛勤劳动所得买了一瓶牛奶。第一次品尝到香甜的牛奶,他感觉生活是如此幸福和美好,他相信自己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但幸福却常常让人难以捉摸。从物质条件上看,张文翔显然比石头更幸福;但是在精神层面上,石头才是拥有幸福快乐的人,而文翔却痛苦得几乎放弃生命。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它又在哪里呢?
  
    有目标就能找到幸福

  关于“幸福”的定义五花八门。《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和愉悦的事情或境遇,或形容人称心如意。如此看来,幸福就是快乐,就是满足。这么说,幸福是很容易获得的,可真的那么简单吗?

  心理学家并不直接研究“幸福”,而是研究人们的“幸福感”,即个人对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而关于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指标又是以“生活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专家们让一个人对自己生活中各个方面(经济收入、环境、居住、健康、情绪、婚恋情感、人际关系、职业发展、自尊自信、社会保障等)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最后综合起来的评分就代表了这个人的幸福感水平。可见,幸福就是对一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综合评价。每个人都有需要,也应该具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这么来看,要得到幸福并不难,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总是找不到幸福呢?

  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相当多的人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当然无论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快乐和满足,更谈不上幸福。

  张文翔事件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教育悲剧。孩子从生下来就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孩子自身的内在需要被忽视甚至压制了。上大学后,孩子脱离了父母的控制,他们内心被长期压抑的需要便如野马脱缰,无法控制。反过来看,石头尽管失去了亲人,穷困无助,但是他的行为皆源于自发的内在需要,所以,哪怕得到很少一点满足,他也感到极大的幸福。${FDPageBreak}
    ★ 例三:

  小芹结婚七年了,女儿刚上小学。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小芹有深刻体会,现在她就对自己的婚姻和生活现状越来越不满意。小芹的丈夫是机关公务员,虽说工作稳定,但清水衙门一个,肯定发不了大财,也没什么希望升官。眼见着身边的人都搬进了宽敞、漂亮的新居,而自己还住在结婚时单位分的旧房子里,小芹心里很不甘心。回想自己,当年也是学校里出类拔萃的优等生,曾以为自己前途光明,可看看现在的自己,被埋没在事业单位的一个普通技术员,连高级职称都还没有评上。看来自己和老公这辈子算是没什么指望了,小芹就将希望全部寄托到了孩子身上。除了每天强迫孩子上课外班以及艺术学校外,她还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必须得第一,不许她看电视,不许出去瞎玩,弄得孩子无所适从,经常哭哭啼啼,可心疼坏了爷爷奶奶。

  虽说生活必须有目标,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父母、长辈的安排,也不是盲目地与周围人比较,更不能因过去的成功和辉煌就对今天的平凡感到灰心。如果是这样,生活将没有幸福可言。只有从自身需要出发,立足现在,建立切实可行的努力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幸福才不会总是遥不可及。

  堆积幸福

  有那么一类人,他们有具体的生活目标,并每天为之努力奋斗,但不知为何,他们总是被消极情绪笼罩着,丝毫感受不到快乐,也看不到幸福。

    ★ 例四:

  两位好友结伴去旅游。

  甲回来告诉妻子说,这次旅行糟糕透了,出发时天气不好,导致航班延误。他们在机场焦急地等待了三个多小时,还跟机场服务人员大吵了一架。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被当地导游安排进了一个散客团,与一大堆不认识的人一起游览。团里有一个俗不可耐的中年女人,总是大声训斥孩子,与同车人抢座位,令他一路上心情都不好。森林公园的景色的确十分迷人,但是游客太多了,挤来挤去,照个相都很困难。旅行社安排的伙食很难吃,他几乎每天都处于半饥饿状态。他发誓以后再也不出门旅游了。

  乙回来告诉妻子说,每次旅行都充满了新奇和快乐,这次也不例外。虽然出发时飞机延误,但候机的这几个小时给了他难得的闲暇时间,他逛遍机场所有商店,还精心挑选了一个别针给妻子做礼物。虽然是散客团,大家互相不认识,不过导游很风趣,还教大家唱当地的情歌,也使他了解了当地很多风俗民情。车上有一对新婚的小夫妻,看到他们甜甜蜜蜜的样子,他不禁回想起当年和妻子恋爱时的美好时光。森林公园景色迷人,大家都挤在一个地方拍照,他却独辟蹊径,发现了更多同样精彩的风景,还拍了照片回来与妻子共同欣赏。旅行团的伙食难吃他早有预料,肚子饿了就跑到宾馆门口去品尝当地的小吃,结果发现一个小姑娘卖的大饼特别好吃,他一气吃下三个,真希望妻子也能学会做这种香香的大饼。他说下次旅游一定带上妻子一块去。

  世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信息加工厂。积极乐观的人善于过滤不如意的事情,把快乐堆积起来;消极悲观的人却总是舍不得放弃每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并将它们放大,污染自己的情绪,而任由快乐和幸福从自己眼前溜走。我们不快乐,并不是因为生活中缺少快乐,而是缺乏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

  幸福,就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获得满足。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