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会扫地”折射社会焦虑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高学历,会扫地!”5月7日上午,在深圳人才大市场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服装公司在其展位前打出这样的横幅。有围观者问,招一名拥有高学历的人去公司扫地,是不是太浪费了?是不是太屈才了?

  不错,这个条幅只是招聘单位自我炒作的一种手段而已。“会扫地”如何体现在招聘之中?显然,一个上午就收到近200份简历的企业是不会去组织一次“扫地面试”,“会扫地”的条幅为企业赢得了眼球,起到了广告效应,也上了新闻,作为招聘者目的就达到啦!

  不过,要佩服这家企业的炒作之功,一下子就点中大学生就业难的“命门”———高不成,低不就;心态浮躁,心气太高。有的毕业生看似有了很好的心理准备,“找工作,吃点苦算什么”常挂在嘴边,可面对从基层干事,从小事干起,甚至是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扫地等体力活干起时,立马拉长了脸,满心委屈,大失所望。而这一横幅同时又折射了社会焦虑———有的大学生“有了学历没能力,有了文凭没水平,有了职称不称职”。

  更绝的是这家企业将简捷明了、主题突出的“扫地”作为表明公司用人态度和考量对方平和务实心态的“关键词”,可见其点穴的“功力”不一般。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扫地作为一项安身立命的美德,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之格言。晨起洒扫,闻鸡起舞,几乎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共同的生活品性,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更是广为传诵,脍炙人口。当下,求职之难,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如果大学生都能勇敢地面对,放下身段,从扫地开始,重活、脏活、累活,别人不愿干的我都愿意干,那么,将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融宣传于招聘之中,炒作与引导并举,客观上,这家企业倒是尽了一回重塑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社会责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