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陋室铭”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比”最常用到的一个意思是“较量、比较”,现在的比赛大家都不再称其为比赛,叫“PK”。“比”往好的方面去理解,有促使人积极向上,发现自身不足,改正进步的意思,往坏的方向去想,“攀比”就一下子将“比”这个字的格调降了下去。

    “比”无处不在,但是一旦上升到了攀比,将“比”作为生活的意义,那么,人生的格调变低不算,孩子成长的路径也会被扭曲。
孩子可能会在传媒、同龄人等的影响下,喜欢吃、穿、戴,追赶新潮时尚、崇拜明星偶像。花花世界的诱惑何其多,想比,任何东西都能够成为攀比的来源,问题是,作为父母,怎样将自己的孩子从无聊的攀比中捞出来。

    在孩子的世界里,家长所占据的分量是相当重的,有样学样就是孩子最大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家长可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以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立教,端正孩子的审美趣味。衣服不是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就是美,拥有自己的独特高雅的着装品味才是最重要的,平时多看一些时尚搭配类的节目、杂志,即使街边小店淘的衣服、饰品,也会被别人赞不绝口,这同时也遏制住了名牌效应对于孩子的影响。当孩子衣服搭配得当的时候,应该给予赞美,搭配走向恶俗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制止。

    其次,与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一起学习,并不是说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旁边查字典、验算,而是真正的一起学习。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氛围,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重要而积极的事情。当家长和孩子都有时间的时候,不妨亲子一起讨论一个有关家庭生活的问题,共同策划一次休闲活动,共同阅读一本名著,共同欣赏一幅画,甚至共同梦想着远景等等,同时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龄人展开竞赛,将攀比的视角转开。

    第三,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不要粗暴制止。孩子的攀比心可能是因为很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缺乏自信心、性格敏感、被嘲笑、从众等等,找到原因,有目的的引导,避免一味打压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看过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话写的很好:“没有人去攀比素质、修养、道德、独立的思考、生活的能力、快乐的指数。因为我们进入了攀比的误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做家长,不单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上一篇: 独木桥上的爱情
下一篇: 逃出那间房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