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虐待,你奈我何?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

    现在,教师暴力虐待学生屡见报端,这样的无良教师受到了大家的强烈谴责,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虽然在孩子心目中留下了很难磨灭的阴影,但是在周围人的爱心关注和呵护之下,相信可以找回那份属于自己的自信与快乐。

    有一种虐待,它其实就在孩子身边,他更隐蔽,很容易被人忽视,却更让人心惊胆战——心理虐待。

    曾经见过一个孩子,很可爱,很聪明,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大约6岁,也不怕生,很活泼的围着我阿姨长阿姨短的说个不停,我也喜欢他。因为小时候问及父母自己是怎么来的时候,父母总说是桥底下捡来的,记得当时自己为此担心了很久,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一代的人,似乎在父母嘴里都是垃圾堆、桥下、草丛等等地方捡来的,我便逗他说,“宝贝,你要乖乖哦,你是你爸妈在大锅里抱来的,不听话会送你回去哦!”谁知他眼睛一瞪,大声说:“阿姨羞羞脸,骗人,我是妈妈生出来的,就像树上的苹果一样,结在妈妈肚子里,然后等我成熟的时候,爸爸想我了,我就出来了。”小孩子不会拐弯抹角,觉得错了就是错了,当时就会指出来,得理不让人,大家也没有在意,更是觉得他聪明可爱。

    后来再见到他,已经是2年以后的事情了,孩子见了我也不打招呼,径自躲回了房间,不复当年的活泼,我很奇怪,问了他妈妈,他妈妈神色凄楚,让人心酸。前面说了,孩子很聪明,朋友夫妇学龄前教育的很好,上学后,他的班主任上课有时候会发生口误,孩子当时就会指出来老师哪里哪里错了,或许是次数多了,老师觉得颜面无光,便有事无事的针对他,抓住孩子的缺点和错处不放手,甚至当众贬低、侮辱他,还处处压制他的优势发展,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渐渐的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了。我听了直心疼,但是却似乎无能为力。

    其实这种情况发生在另一种孩子身上更多见——成绩不好的孩子,成绩决定一切,成绩好就什么都是好的,成绩不好就作什么都是错的,这固然和升学率、合格率挂钩,但是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却是根源,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心理透析教室: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正处在心理发育中的孩子更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抚爱、鼓励与赞扬。对孩子视而不见、嘲讽、挖苦、揭短、羞辱、轻视等,都会扼杀孩子积极向上的天性,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残酷摧残。心理学研究报告,凡成年后在生活或事业上容易失败的,其童年的受忽视、被冷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常遭受心理虐待的少年儿童与快乐无缘。处在成长中的儿童,心理脆弱,调适能力差,心灵易受创伤且不易愈合,而且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恐惧、孤独症)和各种行为问题(如逃学、出走等),对人冷漠、警觉和自卑,脾气古怪,成年后也难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严重者会导致抑郁症、心理变态等。

    由于这种心理虐待一般发生的比较隐蔽,常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或者会有很冠冕堂皇的借口为掩饰,让人很难分辨其真伪,有的粗心的家长甚至盲目的相信老师,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这样,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家长应该端正态度,正确审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和班主任沟通、如果不行,可以向学校反映此事、要求调换班级,实在不行可考虑为孩子转学。因为有形或无形的心理虐待有时哪怕仅仅遭受一次,都有可能在心灵上留下终生难愈的创伤,成为日后精神心理障碍的隐患。

推荐阅读